訊源:
1 2

上帝與台灣的故事-清朝時代 │ 福音400 恩典台灣

【福音400恩典台灣】上帝與台灣的故事-時代版 / 好消息國度瞭望

明鄭時期,隨著荷蘭牧師的離開,台灣原有的教堂陸續關閉,加上清朝時期禁教,台灣的福音種子進入200年隱藏時期。不過,荷蘭牧師所撒下的福音種子,是不是就此消失呢? 1715年曾有天主教馮秉正神父來台,他訪問西拉雅人,發現你們對基督教信仰的記憶,知道這個世界是上帝所創造的,人類的始祖叫做亞當跟夏娃,但是因為人類的始祖犯罪,所以需要用水來洗禮。荷蘭人離開已超過半世紀,西拉雅人還有這樣的信仰記憶。 鴉片戰爭後,清朝開放五口通商,禁教令正式解除,歐美10多個差會紛紛在五口設立教會;1858年天津條約,台灣正式開埠,沉寂200年的福音種子,等待重新澆灌。其中,1860年台灣來了第一位福音使者杜嘉德牧師,向19世紀的英國發出了台灣的呼聲。 1865年,上帝同時使用兩位年輕的英國醫生,一位是成立內地會帶動中國宣教的戴德生,另外一位就是從台灣高雄上岸的英國長老會宣教士馬雅各,福音在台灣200年的沉寂後,再次有了響聲。 1865年11月,馬雅各第一次走進南部山區部落,這趟艱鉅的路途甚至還要面臨出草、獵人頭的危險,但是,馬雅各仍然堅定繼續往前走,希望把福音帶進台灣山區的角落。 進到山區崗仔林,當部落頭目一句「紅毛親戚」(台語),連結起當時已經漢化的平埔族西拉雅人,和歐洲基督徒,跨越200年後再次相遇的情感,更打開了周邊部落的福音大門。 自從馬雅各醫師來台後,從1865年到1895年,短短30年可說是台灣宣教如火如荼的30年,陸續來台的宣教士,他們的腳蹤不僅走遍台灣北中南東各地,也踏上了離島澎湖。 這群來自歐美的年輕宣教士,除了為台灣帶來福音,更建立了第一間西式醫院、第一間西式學校、第一所盲人學校、第一份報紙,提升社會文明發展,祝福台灣至今。 其中以四位來台時的年輕牧師為代表:李庥、甘為霖、馬偕、巴克禮,其中有三位是在台灣安息主懷,他們的墓都選擇埋在台灣;另一位也在台事奉超過40年。這群宣教士委身台灣,因著耶穌的愛,一生奉獻給台灣。

影片上架日期: 2025年1月29日
相關影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