訊源:
1 2

原諒的智慧:學會原諒、釋放傷痛、迎接心靈重生

原諒,是我們人生中最難卻最重要的課題之一。無論是原諒別人還是自己,放下傷痛能讓內心平靜,更能迎向成長與重生。長期抱怨與仇恨可能對身心健康造成傷害;而選擇原諒,則有助於情緒穩定、人際關係改善,甚至身體健康也可能因此受益。讓我們一起從思想為什麼要原諒開始,探索寬恕的力量。

影片上架日期: 2025年7月29日

 

延伸閱讀

文章發佈日期:2025-07-29/文章最後更新日期:2025-07-29

 

一、為什麼要原諒?理解原諒的重要性


(一)為什麼要原諒傷害你的人?


我們原諒,並不是因為對方值得,而是因為我們值得過得更好。受傷的感覺是真實的,但原諒傷害你的人,是為了讓我們自己自由。心理研究指出,選擇原諒能幫助我們減少壓力、焦慮與抑鬱感,同時降低心臟病與高血壓的風險。原諒能減少壓力與憂鬱,提高幸福感。原諒,是一種照顧自己身心的選擇。原諒是一種內在的決定,是放下仇恨的枷鎖,讓我們可以往前走,不再被過去牽制。


(二)原諒是否等於遺忘?


原諒不代表你要假裝事情沒發生,也不等於讓對方不負責任。相反地,它是一種清楚認知發生的傷害後,仍然選擇不讓仇恨主導生活的行動。原諒是讓你能回到平衡、自主狀態的關鍵。你仍然記得,但選擇釋放苦毒,不再被困在痛苦中。


(三)原諒的心理學基礎:從心靈創傷到自我療癒


在創傷心理學中,「原諒」被視為創傷後成長(Post-Traumatic Growth, PTG)的一部分,當一個人選擇寬恕,就等於給了自己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。學習面對傷害、重新定義意義,是療癒的重要一步。

透過原諒,我們從受害者位置轉向行動者,重新掌握情緒與生命的主控權。喬依絲邁爾牧師(Joyce Meyer)曾分享她如何走出被父親性侵的創傷,透過原諒,她重拾對生命的盼望。

 

二、原諒的過程:如何原諒別人,釋放自己


(一)接納痛苦:面對情緒洪流,不能原諒是人之常情


要原諒,首先得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。承認痛苦存在,是一種勇氣,不是軟弱。你可以感到生氣、悲傷,這些都是人之常情,接納這些情緒,面對過去的創傷,也許會痛、會恨,但這些都是恢復的起點。當我們勇於承認情緒,就已經踏出第一步。


(二)理解與釋懷:從同理心出發


練習從對方的角度理解其行為原因,並不代表認同,而是打開自我內在的柔軟空間。有時候,我們的傷害來自對方的無知或過去創傷,理解這點,能協助我們放下。理解不是為了合理化對方行為,而是讓自己不再緊抓仇恨不放。如喬依絲邁爾所說,有時候對方的行為背後,也藏著他們自己的破碎。


(三)表達與釋放:書寫或對話的力量


可以試著將心中的怨恨、悲傷寫下來,不一定要給對方看,而是幫助自己把痛苦外化,書寫自己對傷害的情緒與感受。這是讓情緒具體化並釋放的過程;你也可以與值得信賴的人談論這些,避免情緒內爆,讓情緒有出口。


(四)自我反思:改變對傷害的認知


從受害者的角度出發,逐步思考:「我能從這次經歷學到什麼?這段痛苦能否轉化成力量?」這樣的轉念,讓原諒不再只是口號,而是深層療癒的過程。


(五)與對方和解:選擇寬恕或原諒傷害你的人


若情況允許,嘗試與對方對話或和解。但重要的是,原諒不一定需要對方的參與或道歉。你可以在內心寬恕,即使對方不改變,這仍是你給自己的禮物。真正的原諒是內在的自由,是不讓曾經傷害你的人再控制你的情緒和人生。

【延伸觀看】《豐盛人生》原諒敵人

 

三、不能原諒?如何面對持續的心靈折磨


(一)正確認識不能原諒的原因


你可能曾試圖原諒,卻仍感到痛苦。這不是你的錯。有時候,我們無法原諒,不是因為不想,而是因為傷害太深或我們覺得被誤解、未被道歉。理解不能原諒背後的情緒(如被背叛感、不被理解),有助於釐清障礙。


(二)學會自我保護:如何設立心理邊界


寬恕不是無條件的信任,也不是讓對方再次傷害你。設立界限,包括保持距離、保護自己不再陷入類似情境,是是原諒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

(三)原諒不等於容忍:劃清界限才能真正釋放


原諒不代表你要忍耐或接受不公平的待遇。相反地,它是一種有力的決定:不讓對方的行為繼續控制你的情緒。如果一段關係讓你持續受傷,請記得你有權利劃出界線,讓你重新掌控自己。


(四)如何處理反覆出現不能原諒的負面情緒?


情緒是波動的,可能今天覺得放下了,明天又捲土重來。當這種情況發生時,請允許自己反覆練習,不斷提醒自己:原諒是一條漸進的路且慢慢放下仇恨與怨懟。

【延伸觀看】《生命的觸動》愛的功課

 

四、原諒的實踐: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寬容心


(一)練習自我寬恕:從原諒自己到原諒別人


有時候最難原諒的,不是別人,而是自己。面對後悔與內疚時,我們也需要給自己一點溫柔與理解。從這裡出發,才更有能力對別人寬容。自責也是一種傷害,原諒自己過去的選擇與錯誤,是你能給自己的最大禮物。喬依絲邁爾也坦言,她花了很多年學會原諒自己,才有力量幫助別人。


(二)規劃個人修復計畫:定期反思為什麼要原諒


你可以寫下:「我今天選擇原諒,是因為我配得有平安的心境。」每天提醒自己,不是為了對方而原諒,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好。定期自我對話,有助於放下舊傷,迎向新階段。


(三)建立支持系統:尋求家庭、朋友或心理諮商的協助


你不需要獨自走原諒這條路,當你覺得卡住,可勇敢尋求幫助。可以找一位擅長傾聽的朋友,也可以找專業心理師。當你被理解,就會更有力量前進。


(四)運用靈性與信仰的力量:倚靠信仰釋放仇恨


喬依絲邁爾說:「當我無法原諒的時候,我禱告。」對很多人來說,禱告或信仰是一種內在支持的力量、一種安定的力量,能幫助我們放下,並相信公義在上帝手中。

 

五、重新定義原諒!GOOD TV邀請您走向和解之路


原諒,不是一種放過,而是一種放下。是一條自我釋放與靈魂自由的路。不是因為加害者值得,而是因為我們不想再受苦,再背負苦毒與仇恨的重擔。GOOD TV行在寬恕中這一影片由喬依絲邁爾親自分享她的生命故事,鼓勵每一位受傷的人,學習原諒、勇敢走出創傷,並重新擁抱信、望、愛的生命態度,歡迎你收看!

【延伸觀看】

相關影片